上海豫园举办“太后居园—颐和园藏慈禧珍宝展”
发表于 2015-09-28

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和上海豫园管理处联合举办的“太后居园——颐和园藏慈禧珍宝展”将于2015年9月28日至2015年11月8日在上海豫园听涛阁文物展厅展出。
此次展览通过起居服用、文娱雅好、寿礼供奉、舶来奇珍四部分内容,展出近百件与慈禧太后园居相关的文物。这些展品材质优良、造型别致、工艺精湛、装饰考究,不仅从中传递了慈禧本人的性情好尚及宫苑生活的内容特点,同时也荡漾着宫廷文化的韵味,散发着传统艺术的魅力。
颐和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了给母亲祝寿,在疏浚和兴修京西水系的基础上,开始营建清漪园,以自然山水为基本骨架,历时十五年而园成。其作为皇家园林的使用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尤以乾隆时期为盛。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与圆明园等其它西郊皇家园林一起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至1891年,慈禧不惜财力,复活了这座壮美的皇家园林,更名为颐和园,作为自己的“颐养冲和”之所。光绪十七年(1891年),慈禧太后开始驻跸颐和园,除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于戊戌变法和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未曾居园外,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辞世,慈禧皇太后每年在春、夏、秋三季要在园内每次大约居住二至四个月,每年大约居园五至十个月。颐和园成为慈禧太后主要居住地和紫禁城之外中国的另外一个政治和外交中心,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览政之余,慈禧在颐和园里悠游湖山,听雨观荷,品膳看戏,绘画自娱,度过了她人生最后的时光。
颐和园现存各式古建筑7万余平米,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各种类型,园藏文物计有近四万件,几乎全部是清宫之遗存,究其来源主要为清宫造办处制作、采买采办、宫苑间调拨、王公大臣进献、外国使臣礼物等。这些陈设文物的年代远至商代,近至晚清,文物品质精,种类全,包括铜器、玉器、瓷器、木器、漆器、书画、古籍、珐琅、钟表、竹器、乐器、根雕、杂项等,几乎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丰富多样,不乏传世精品,并有不少当时的东洋、西洋文物。颐和园文物,是中国传世文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展览的举办能使观众从新的角度认识清朝帝后宫廷生活,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博大和多彩,从这些绝世珍品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