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8日至8月7日,豫园举办“沐风听涛—为世博添彩扇面书画作品展”
2009年7月8日至8月7日,“沐风听涛—为世博添彩扇面书画作品展”在豫园听涛阁展厅展出。此次展览由上海豫园管理处和上海市老年书画会联合举办。豫园作为文化单位和海派书画的发祥地,一贯支持老年书画的创作活动,为老年书画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是豫园建园450周年、豫园书画善会诞生100周年,上海市老年书画会的作者们创作了100幅各具风格,精彩纷呈的扇面书画作品,在豫园展出,这既为豫园的纪念活动增光,又为上海世博会增彩,更为海派书画历史增添了一段佳话。 图为原上海市副市长顾传训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本展览。2009年7月8日,豫园成功举行“沐风听涛—为世博添彩扇面书画作品展”开幕式
2009年7月8日上午,豫园举行“沐风听涛—为世博添彩扇面书画作品展”开幕式。为本次展览开幕式剪彩的贵宾是:原上海市副市长顾传训(右二),原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韩德彩(右四),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市文联副主席李伦新(左三),中共黄浦区文化局党委书记刘学明(左一)。2009年7月8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来园参观视察
2009年7月8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反非法和违禁出版物司副司长毛小茂(左一)一行在黄浦区文化局副局长叶品毅(右一)的陪同下,来园参观视察。2009年6月30日,豫园全体党员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2009年6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诞生88周年之际,豫园管理处全体党员来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了一次“科学发展为人民,服务世博争先锋”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中共黄浦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孙甘霖、黄浦区文化局党委书记刘学明、黄浦区文化局局长叶盛等应邀参加了今天的活动。 在今天的活动中,大家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新落成的展示馆,还假座一大会址会议室,召开了豫园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在会上,豫园5名党员作了交流发言,大家还认真听取了孙甘霖部长的重要讲话。孙部长在发言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荣而伟大的历程,肯定了豫园党支部近年来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并结合现阶段正在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对豫园全体党员提出了具体要求。 图为豫园全体党员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聆听党史介绍。2009年6月28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达峰来园参观视察
2009年6月28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副主席、民进上海市委主委、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前排左一)一行来园参观视察。2009年6月9日,上海市副市长赵雯来园视察
2009年6月9日,上海市副市长赵雯(右)一行来园视察豫园文物保护和迎世博、园庆450周年各项准备工作。赵雯副市长在听取了豫园迎世博和豫园园庆450周年庆典筹备等工作汇报后,对豫园的近期准备工作表示了肯定,并希望豫园继续加大文物保护和迎世博、园庆450周年庆典等工作力度,打造“豫园—海上名园”这一上海城市的名片。上海市旅游局局长道书明、黄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郭芳等陪同视察。2009年6月2日,云南普洱市党政代表团一行来园参观考察
2009年6月2日,云南省普洱市党政代表团一行在中共普洱市市委书记高旭升(前排左一)的带领下,来园参观考察。2009年5月29日,塞拉利昂共和国总统一行来园参观访问
2009年5月29日,塞拉利昂共和国总统欧内斯特.巴伊.科罗马(前排右一)一行来园参观访问,总统先生还为豫园题词:“豫园是中国最美丽的园林”。2009年5月28日至6月28日,豫园举办“闳约深美—冷月画派传人陶为浤先生七旬画展”
陶为浤先生七旬画展自2009年5月28日到6月28日在海派书画发祥地豫园的听涛阁举行。该展将展出作者不同时期的山水、花鸟画作70幅,寓贺“七十寿辰”之意。可以让人一睹陶为浤先生创作的全貌。 “闳约深美”是刘海粟先生书赠陶为浤先生的,鼓励他在艺术创作上不断精进。 陶为浤,江苏苏州人,现为孟海印社副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海墨画社画师,上海文庙书画研究社理事。陶为浤先生是海派艺术大师陶冷月先生之子,家学渊源,又得刘海粟先生、张大壮先生传授画艺,复从陈巨来先生、钱君匋先生学习篆刻之法。可谓集诸家之长、博学多才,诗、书、画、印都是才情出众的高手。 陶为浤先生的父亲陶冷月(1895—1985),原名善镛,江苏苏州人。擅长山水花鸟、走兽游鱼,进而练习西法,尤善画中西合璧之月夜景色。 陶冷月幼从祖父陶冶孙学画。早期接触“四王”系统的山水画,后又钻研了米南宫、黄公望、王蒙、沈石田、文徵明诸家山水画技法,此及王冕、徐渭、陈淳、蒋廷锡、恽寿平诸人的花卉画技法。又学习了投影、透视、光线等西方绘画知识,后又从美国研习油画水彩画,20年代任暨南大学的西画系主任,还任南京美术专门学校的西画系主任,创制出熔中西画法于一炉的“冷月山水”。1927年苏州新中国画社出版《冷月画集》,标志着新中国画社的形成,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新格局,享誉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画坛。最富盛名的是月景、雪景山水。 为了真实地表现云月的韵味,他用积墨和色之法渐层着色,因而其画远看融浑,近看笔笔有致。为了有别于日光下的山水画,画月色朦胧中的景物时,参照张僧繇、杨升的“没骨”法,吸取水彩画中干画法等技巧,逐层着色,采用勾、皴、斫、擦等笔法,形成了他的艺术特点。他笔下的雪具有清朗、厚实、疏松的神韵和凛冽之感。 他笔下的梅花,吸取了前人杨补之等人的画法,参此徐崇嗣的没骨技法加以发展,并用自己擅长的月影、雪景相衬托,使人有置身花海月影中的美感。由于他特别以画月闻名花坛,一外籍教授称他为“professor cold moon”(意即冷月教授),他以后也一直用“冷月”为名。早年在苏州、上海、南京等地举办有20余次个人画展,并有作品参加日本东京书画展、美国费城博览会、万国艺术赛会。1985年,为庆祝其九十寿辰,上海、苏州分别为其举办画展。作品《松雪》、《月梅》等藏上海博物馆,《双松明月图》、《月夜千叶梅花》等藏苏州博物馆。有《冷月画集》三册行世。 陶为浤是陶冷月之子。1940年生。自幼从父学画艺,后又师从刘海粟、张大壮习山水,花鸟画,又向陈巨来、钱君匋学习篆刻。自1980年起先后分别与钱君匋、朱梅村、王康乐在上海、澳门、加拿大等地联合或个人多次举办画展,获得好评。国外报纸称他为“中国之笔山水画大师”、“海派绝才艺术家”。有多幅作品被刘少奇纪念馆、苏州博物馆、嘉定博物馆、杜甫草堂、君匋艺术院、台湾国立中央大学艺术中心等收藏。 1995年,在庆祝建国45周年海内外书画大赛中获银奖。1998年,作品《和合月圆》、《双兔拜月图》被上海历史博物馆印刷成银箔画发行;另两幅作品被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会印刷成金箔发行;五幅作品被上海银行印制成生肖明信片发行。1998年4月所绘的《双兔拜月图》在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赛中被评为“国际荣誉金奖”。 陶为浤先生作为冷月画派的传人,数十年来他以继承、弘扬冷月画派为己任,他不仅完整系统地继承了冷月画派,还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力求丰富冷月画派的表现方法。他吸收油画的色彩,使画面更丰富,又引入青绿山水的理念,使冷月画具有新的面目。“风流依然陶家样”。本次画展中有四十多幅不同的冷月画。 陶为浤的山水画有相当好的功底,传统技法运用纯熟,特别是云中月、水中波。那层层叠叠的流云,表现出了大气的厚度与流动感;那潺潺渭渭的涟漪,表现了流水的波纹与清澈度。他笔下幽静的山泉、玉立的翠竹、吹动的芦苇、飞翔的鸥群,都给人以清静淡雅之气。传统山水画讲究随赏赋彩,而陶为浤的作品则每幅有一个统调,协调的色彩构成了他的风格,细密的线条表现出他的气质。他的画有四大特点:一、画云:流水飘逸,浓如织,轻如烟。二、画水:飞瀑流泉,动如溟,静如镜。三、画树:千姿百态,桃如粉,柳如丝。四、画山:层峦叠翠,坚如铁,固如钟。 此次画展含有陶为浤先生年届古稀回顾自己艺术历程的作用,所以70幅作品中包括了他年轻时候在刘海粟大师、张大壮大师教导下临摹的一些古画作品。 今年是豫园建园四百五十周年,又是豫园书画善会成立一百周年,今举办冷月画派传人陶为浤先生的展览,自有其特殊的意义。2009年5月28日,“闳约深美—冷月画派传人陶为浤先生七旬画展”开幕式在豫园成功举行
2009年5月28日,“闳约深美—冷月画派传人陶为浤先生七旬画展”在豫园举行,参加今天开幕式的有上海书画界名家及业内同行逾百人。图为主席台嘉宾为本次画展剪彩,他们分别是中共黄浦区文化局党委书记刘学明(前排左二)、著名画家颜梅华(左四)、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森(前排左六)、著名画家毛国伦(前排右四)、著名画家王宏喜(右二)。豫园管理处主任臧岭主持了今天的开幕仪式。